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记忆里的陈景润——专访陈景润的中学老师陈荫

来源:中学数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9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要谈 陈景润 ,英华中学是避不开的。从英华中学的懵懂学生,到英华中学的资深教师,我的大半辈子都与英华中学有关。陈景润和我之间的渊源,也在英华中学缔结,我与他既是“表

要谈陈景润,英华中学是避不开的。从英华中学的懵懂学生,到英华中学的资深教师,我的大半辈子都与英华中学有关。陈景润和我之间的渊源,也在英华中学缔结,我与他既是“表兄弟”似的亲戚关系,也是“吾为师,彼为生”的师生关系。

近代新式教育下的福州英华中学

我出生于1922年, 1947年进入英华中学任教,到2001年,前前后后从教54年。回想起来,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——教书。我早年就读于英华中学,随后进入福建协和大学学习,毕业之后重返母校任教,在英华中学落地生根。

英华中学是现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之一。该校于1881年由美国传教士麦铿利在福州仓山创办,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。英华中学的首任华人校长陈芝美,是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学的毕业生。

“办学校不办则已,办,就要办一个第一流的中学”!这是陈校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为了建设学校,他曾6次赴美讲道,募集捐款。他在英华中学实行美国式教育,教学内容重视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文化,学科设置丰富;强化教师队伍建设,聘请留美博士担任主要科教员,校汇集了一批学识渊博、思想活跃、学风严谨、诲人不倦的优秀教师。

学校崇尚民主精神,主张兼收并蓄,有较为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,教师有充分的授课自主权。有教师在课上讲授辩证法和阶级斗争,后为国民党特务组织知晓,他们派人到学校抓师生时,是学校出面保护了师生。

在这一氛围影响下,学校师生养成了不盲目随从、勇于探求真理的独立思考精神,也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专家、学者和革命志士,如林森、黄乃裳、侯德榜、陈岱孙、沈元、王助、陈景润、杨申生、孙道华等都是该校的校友。

我很欣赏陈芝美校长的办学理念,也在深厚的母校情怀驱使之下,大学毕业后回到英华中学教书。在这数十年的教书生涯中,陈景润虽与我之间师生情缘不长,但他无疑是我所教授过的学生中最为优秀的一个,他从英华中学走出去,并成为英华中学最为骄傲的学生。

陈景润在英华中学的日子

1948年,陈景润进入英华中学高中部求学。当时我教学任务较为繁重,每周负责立体几何、平面几何、物理等7个课程,共21节课。一开始,因每天忙于备课、上课,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,我熟识的学生大多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,沉默寡言的陈景润不在其列。

后来,因为“表兄”的关系,我才开始留意他。

抗战期间,世道纷乱,许多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内迁。当时居住在南平的大伯母,对前来避难的同亲多有照顾,这其中有一位我且唤作“表兄”的同亲。他在南平邮电局工作小半年,局势稍稳才返回福州。

大伯母与我家交情甚笃,得知我与妹妹在福州求学,便介绍我们与“表兄”认识。据“表兄”介绍,陈景润与他之间也是同亲关系,两人以表兄弟相称。我年长陈景润11岁,算起来,亦可唤他一声“表弟”。我与陈景润的故事,亦从这里开始。

陈景润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。其父是邮政局职员,其母是家庭主妇。他父亲因常年在外奔波,所见所闻较之常人更广。在表兄口中,他在生活细节方面比较随意,吃穿住不太讲究。大抵后来陈景润这方面“不羁”是有点“继承”他父亲的吧。

当时我在高一年级讲授平面几何课程,主要根据教材进行备课和授课,重在知识点的传授。印象中,陈景润是一个平常而普通的学生,并不起眼。为了更多地了解他,我查阅了他的成绩单,他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,学习比较好,但在班级里远不算拔尖,在数学上也并非天赋异禀。

一般而言,平日课堂上,学生中会有活跃分子,上课积极抢答,下课缠着老师咨询,而陈景润并非这类学生。他在我的课上只是认真听讲,课堂讨论环节,他也不怎么开口说话。但有时在课上与他四目相对,我又总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的睿智和聪慧,因为他早已计算出答案,只是不喜争抢,不善表达而已。虽然课堂上寡言少语,但他喜欢学习,平日读书相当用功,近乎痴迷状态。当时同学戏称他为“bookworm”, 就是书虫、书迷、书呆的意思。英华中学的图书馆借书卡记录着陈景润借阅的图书:大学丛书《微积分学》《物理学》,哈佛大学讲义《高等代数引论》《实用力学》等。

随着高一课程的结束,我与陈景润之间交流渐少。后来,他从英华中学毕业,升入厦门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,我与他之间便几无联系。再相见时,他已是知名校友,受邀参加校庆。虽然那时他已经享誉中外,但每次看到我,他依然会站起来亲切迎接,这份尊师重道的情谊令我感动至今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学数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sx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22/565.html



上一篇:重点中学任教,数学老师直言:考130分以上,需
下一篇:拉马努金在睡梦中学数学,死后留下的笔记本,

中学数学投稿 | 中学数学编辑部| 中学数学版面费 | 中学数学论文发表 | 中学数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019-2020 中学数学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